寻访荆楚好老师艺术治疗师义务支教盲童学校

 

极目新闻记者狄鑫

通讯员吴慧

一间布置得安全又舒适的大教室里,五名盲童围坐在徐凤萍周围,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开启今天的艺术疗愈课。

徐凤萍是湖北艺术职业学院的一名副教授,同时,她也是一名坚持用艺术为盲童驱散心灵阴影的志愿者。三年多来,徐凤萍将个人业余时间悉数奉献给特殊教育事业,为武汉盲童学校的师生和家长开展免费的艺术疗愈课程。

徐凤萍老师

余次往返、余小时授课时长、人次心理筛查、50万字课堂记录、20场次培训与教研活动、10万字研究报告……这一组数字是徐凤萍在武汉市盲童学校,用艺术治疗服务盲童健康成长,用爱擦亮盲童家庭心灯的见证。

让盲童走出阴影,重回人生舞台中心

艺术疗愈,是一门融合了艺术和心理学的学科,对徐凤萍而言,这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徐凤萍本科和研究生分别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的音乐学、舞蹈学专业,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更擅长将多种艺术形式相融通。年在韩国读博士期间,她选择主攻艺术治疗方向。

徐凤萍说:“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的专业到底能做些什么,偶然在朋友圈看到武汉市盲童学校张龙老师说的‘用艺术点燃盲童的心灯’这句话,她点醒了我。”于是年寒假,徐凤萍带着查阅的资料和大量调研材料,回到国内,以志愿者的身份在武汉市盲童学校义务开设了《艺术疗愈》课程,用自己所学来服务这个特殊群体。

艺术疗愈课上的游戏互动

视觉功能的缺陷不仅给盲人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而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徐老师,我不想成为父母的包袱,可我若是真的死了,我的爸爸妈妈怎么办?”“徐老师,我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不是多余的?”“徐老师,我觉得我的抑郁症在加重,但我没有告诉妈妈。您说,我是不是好不了啦?”……“特殊的身份”让徐凤萍总能听到类似的话语,也让她更加坚定了用爱与艺术治疗去帮助、陪伴和守护盲童的初衷。

徐凤萍上课前,会先带着五名盲童一起唱跳《我是一条小青龙》,“我头上有犄角,我身后有尾巴,谁也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歌词里唱出了小龙人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也传递了小龙人自信、阳光和勇敢的一面,轻松欢快的氛围很快让孩子们露出了笑容。徐凤萍说:“我希望借助歌曲,让盲童们意识到,即使看不见,他们一样可以很优秀。”

音乐、舞蹈、诗歌、绘画和游戏都是徐凤萍的课堂上常见的艺术形式,徐老师通过观察每个盲童的动作表达,来判断被疗愈对象的心理状态,从而进行干预。小女孩兰兰近来情绪低落,课上她把自己和孪生姐姐欣欣之间的小故事,用戏剧表演的方式表现出来。徐凤萍通过对兰兰情绪和动作的评估,分析姐妹俩产生矛盾的原因,帮兰兰打开心扉。

“没有认识徐老师之前,我是背着光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无法自拔。认识徐老师后,我站在人生舞台的中间,徐老师在背后指引着我,和我并肩作战。”在徐凤萍的陪伴和治愈下,兰兰变得越发开朗自信,成为身边人的开心果。

因脑瘤导致视觉障碍的小琛,由于病情反复,心态失衡,一度离家出走。在徐老师的干预下,小琛慢慢走出躁郁,愿意尝试新鲜事物。“他开始学着蒸饭,想尝试游泳,参加学校乐团排练状态越来越好,更有自信了。”看到儿子身上的点滴改变,小琛妈妈喜极而泣。

为家长提供港湾,释怀过去拥抱生活

在盲校里,徐凤萍的疗愈对象除了盲童外,还有盲童的家人。在艺术治疗中,徐老师意识到,有些家长会把孩子失明归因于自己的看护,因为愧疚,她们常常陷入自责;为了陪读,她们大都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斌妈就经历了类似的心路历程。

徐凤萍与盲童谈心

6岁时的一场意外变故,让原本健康的斌斌失去双眼,也成了斌妈心里永远的痛。后来,斌斌通过手术植入了一双义眼,眼部的分泌物时常让斌斌感觉不适,需要人定期护理。让王女士没想到的是,自己习以为常的小动作却被徐老师记在了心上。

“她拿着纱布用温水浸湿,然后敷在斌斌眼睛上,一点点帮他擦拭,这个温柔的小举动能让斌斌感受到我们都在爱他。”看着徐老师对斌斌视如己出,甚至比自己更了解儿子的需求,斌妈意识到这些年自己总是忽略了斌斌的内心,她开始在徐老师的引导下尝试找回自我。

“家长们所承受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往往要比盲童孩子多得多,他们更需要通过艺术去排解不良情绪,疗愈自己。”每周日,徐凤萍给盲童上完课,也家长开辟了疗愈时间,她专门设计了许多互动环节,带着家长们通过音乐、形体或手工来调适焦虑情绪,解开心结。

“徐老师非常细心,让我和孩子都感到非常温暖。”盲童妈妈们表示,通过徐老师的课程,让她们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坦然地面对孩子的事情而不再自责。

爱的鼓励

为了让斌斌接受更好的教育,年斌斌一家从老家山西来到武汉定居。斌妈说,徐老师的课堂不仅是治疗一家人的良药,更帮助她在外乡找到了知心朋友和家人。“我们几个妈妈特别能理解彼此,她们也走进了我的生活,成为我在武汉最亲的姐妹。”如今,在徐老师的鼓励下,斌妈在附近的食堂找了一份工作,勇敢尝试脱手孩子的成长,重拾阳光,为自己而活。

为社会孵化团队,推广普及艺术疗愈

从年至今,徐凤萍在盲童学校开展艺术疗愈课程已经坚持了三年多。三年间,她几乎抽出了所有的业余的时间投身到盲童家庭的心理辅导上,风雨无阻,分文不收。徐凤萍把每个盲童和家长的治疗经过整理成50万字的课堂记录,每一页都密密麻麻记满了他们的成长和改变。而在这个过程中,她和盲童孩子、家长也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让他们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

如今,武汉市盲童学校成立了“心灯艺术治疗工作室”,邀请了徐凤萍担任咨询专家。她在亲自进行艺术疗愈的同时,也对盲校老师进行心理学方面的义务培训。

徐凤萍写下的课堂日志

徐凤萍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在国外学到的前沿知识技能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团队成员。帮助团队10名成员从对艺术治疗一无所知,到能够熟练地设计程序,并进行实施干预作业,且全部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

盲校老师慧明说:“通过徐老师的指导,我们更理解盲童的心境,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孩子们会出现一些异常行为。我以后要用心用情地感知、体会、了解孩子们的需求,给予他们真正的爱与帮助。”

艺术疗愈课堂

“我们准备把艺术疗愈课程细化后进行推广,普及给更多有需要的人。”武汉市盲童学校体艺处主任张龙表示,目前工作室正计划将艺术疗愈课程细化成集体意识、自我意识、同伴关系、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等8个方向,进一步完善后,该课程有望普及开来,帮助更多普通人。“徐老师就像火炬,给周围人带来光源和温暖;在艺术疗愈专业,她又是我们的引路人,引领大家遇见更好的自己。”张龙说道。

艺术最大的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励和力量。徐凤萍表示,用艺术疗愈盲童心灵的工作还任重而道远,今后她将继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探索适用于特殊群体的最佳艺术治疗模式,用行动唤醒各界对盲人的尊重、接纳和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转载请注明:http://www.bqmpk.com/wadwh/276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鄂ICP备20000666号-1

    当前时间: